“每天一杯奶,强壮中国人。”作为健康中国、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,今天的乳制品行业已经是我国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,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。
纵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的乳业发展历程,可以看到,从起步晚、起点低的小产业,到今天市场和产量增加了上百倍,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、管理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,国际化征程提速……
在过去的七十年间,我国的乳制品行业经历了蜿蜒曲折、跌宕起伏的发展,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。
北京市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历俊给央视财经《消费主张》的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: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全国仅有奶牛12万头,奶山羊17万只,年产奶量分别为19.2万吨和1.7万吨。奶业经营分散在弱小的私人牧场中,奶牛养殖、牛奶加工条件非常简陋。
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军喜告诉记者,1949年,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0.4千克,按照现在一般一盒牛奶250克重量换算,一人一年奶类占有量还不及现在两盒牛奶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奶制品数量稀少,价格昂贵,并非寻常百姓可以消费得起,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,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。